楊軍教授談現實題材作品的創作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通訊員孟德育)2021年1月17日,“審美與向善:戲劇與影視學名師大講堂”系列講座第二季第十四講在線開講,邀請到作品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一級編劇、云南藝術學院戲劇學院副院長(主持工作)、云南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教育部高校戲劇與影視學類專業教指委委員、云南省高校戲劇與影視學類專業教指委主任委員、云南省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云南省“有突出貢獻優秀專業技術人才”、云南省“萬人計劃·文化名家”楊軍教授主講《現實題材創作的現實性與現代性》。
本期講座由教育部高校戲劇與影視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北京師范大學中國藝術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周星教授進行點評,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北京師范大學亞洲與華語電影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張燕教授擔任主持。
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中國新聞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高校影視學會實驗教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新聞史學會地方新聞史研究委員會副主任、河南省教育新媒體暨輿情研究中心主任、河南大學融媒體研究中心主任楊萌芽教授發表致辭,他介紹了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學科發展及戲劇影視類專業的招生情況,并殷切希望教指委的專家學者能夠蒞臨指導。
在主題演講環節,楊軍教授首先以網絡劇本征集現狀的背景引入,提到現實題材的創作已經成為了新時代文藝創作的首要關鍵詞。近年來,現實題材創作圍繞著脫貧攻堅、生態文明、英雄模范、建國建黨等重大節點,出現了一些好的作品。但同類題材扎堆、人物形象同質化等現象也較為突出。
在探討這些問題前,楊教授先對現實題材與現實主義;現代化與現代性這幾組關鍵詞進行了辨析。現實題材反映現實生活,其背后離不開現實主義的創作法則或文藝精神;現代化是屬于文明層面的概念,而現代性則更多指代精神層面上的要求。
現實題材從現實性到現代性的創作應把握好四個層次:一是現實題材創作中現實性的體驗;二是反映社會生活中對人們產生困擾的現實問題;三是關注現實生活中人們受到的精神和情感的困擾;四是認清現實真相以后,用文藝作品指導現代人走向什么樣的心靈歸屬或審美體驗。
此次講座累計吸引了5000多位B站網友在線觀看交流。講座結束后,楊軍教授針對B站網友所提出的問題做了耐心而細致的解答。在張燕教授的總結陳詞后,講座圓滿結束。
講座由教育部高校戲劇與影視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和河南大學聯合主辦,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北京師范大學中國藝術教育研究中心共同承辦。